1. 首页 > 生活常识

人才的起源与发展? 人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

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 进步的第一资源。人才的定义关乎人才引进与 进步的基础,回顾 拓展资料人才定义的 进步 经过,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。

我国人才的起源与 进步历程如下:

(1)春秋战国人才定义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,百家争鸣。这个时期的人才定义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看法与 见解。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,认为的人才即是贤才,在论语中提出了举贤才的主张;墨子的人才定义就是道德、才智、方术兼优者;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,把忠于君主的智术之士和能法之士视为人才。

(2)汉魏才性离合人才定义。汉王朝建立以后,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巩固和 进步时期,汉武帝的人才选择 制度是实行德才高下有别、量德而用、量才而用。

(3)唐朝才行并重人才定义。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唐太宗一方面强调“朕之授官必择才行”,另一方面又強调“任官必以才,为官择人才是与”。唐朝确立了在才行并重 制度下或有 杰出 品德、或有专长才能的人是人才的定义。

(4)宋、明、清“德行为先”正统儒学人才定义。自宋代以后,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,理学家公开鼓吹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并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,明、清时期统治者为治久安邦始终把 品德放在人才标准之首。宋代以后,正统儒学德为先的人才标准占据统治地位,人才定义是德才兼备或德优才虽不及的人。

中国古代,大体而言,强调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, 由于统治者道德观、 价格观和不同时期利益驱使的不同性,造成人才概念内涵中的德才依存、轻重关系的不同见解,产生了或“重德主义”、或“重智主义”、或“并重主义”。近代强调才学要有用, 影响要为千万人造福,从而揭示了人才的本性。

1949年以来我国人才定义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82年,这一阶段人才学从无到有,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 情形。

第二阶段是1982年至1987年,这一阶段的人才主要分为两类,一种是为人类 进步和社会 进步做出了贡献, 并且得到社会认可的人;另一种是确实进行了 创造性劳动, 然而 由于各种 缘故被埋没的人。这一阶段学界对人才定义的 难题已经开始认识到人才定义的复杂性,对人才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界定,注意人才层次 难题, 并且人才的门槛开始降低。

第三阶段是1987至今,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“ 创造性”,扩充了人才概念的内涵,国外人力资源 学说的引入,也让国内学者认识到国内原本人才概念的局限。

纵观人才内涵的 进步历程,从“择天下英才而用之”到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内涵的变化:人才的定义更加包容、更加迫切、更加不注重形式,不求所有但求所用。